联系电话:010-67013680
找到你的位置
时间:2008-06-04 15:43:55 来源:司马长风

图片来源:百度

时下有很多称为“贵族运动”的劳什子进入中国了。然而对贵族运动的定义,中国的记者们似乎只用“钱”一言以蔽之。

体育舞蹈(国标舞)是“贵族运动”吗?从体育舞蹈(国标舞)的起源,特别是标准舞的起源来看,毫无疑问有着十分明显的宫廷痕迹。这种流行于欧美宫廷贵族之间的社交方式无疑是极具绅士风度和淑女风采的。“文质彬彬、知书达理、谈吐高雅、尊重女性、衣冠整洁、不卑不亢,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处世原则……”我很赞同有人给绅士风度下的这个定义。但是,这种风度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形成,除了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外,还必须有一个促使它滋生的环境,而体育舞蹈、高尔夫、台球等这些所谓的贵族运动或称绅士运动,就是滋生绅士风度的土壤和空气。这些运动的环境不仅可以培养运动员的良好素质,也可感染观众自觉地服从环境需要,从而起到教化与感染的作用。

然而,我不得不很遗憾地说,在中国,体育舞蹈(国标舞)决不是一项“贵族运动”。原因有三。

一是中外文化的差异造成对这一运动的理解偏颇。中国人素来讲“男女授受不亲”,对这样必须男女搭伴儿的项目自然有些敏感。事实上,体育舞蹈(国标舞)进入中国20余年来,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对这个项目的偏见并没有减弱。在人们认识深处还存在诸多疑虑的项目,怎么可能是“贵族运动”呢?

二是从业者自身修养还有待提高。抛却在比赛中因成绩不好而发生的打闹吵骂不提,单单看国际赛事中对休息室环境的维护就足以说明素质修养的问题:在国际赛中只要有中国和俄罗斯选手参赛,休息室肯定是一片狼籍。

三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已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多数起源于英国,这得力于大英帝国“人吃羊运动”和海外殖民囤积的大量财富所形成的雄厚的经济基础。几百年过去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已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20余年来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贵族运动”所谓“有钱有闲”的门槛已不复存在。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把体育舞蹈(国标舞)这一外来文化同化掉,而形成本土化的理解。不就是跳舞吗?跳呗!就这么简单,穿上舞鞋我就去比赛,脱下舞鞋我就去卖菜。

那么,如何让体育舞蹈(国标舞)这项运动更加被人们了解和追捧呢?

首先要加强宣传。目前的中国,从体育项目到文艺活动,体育舞蹈(国标舞)都进入不了主体宣传渠道。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选手还没有达到拿冠军的水平,对习惯于享受拿金牌的快乐的国人来讲,体育舞蹈人进入世界前12名的沾沾自喜是多么不值一提?《舞林大会》是一场国标舞“与星共舞,附星而动”的节目,在这里,国标舞只是一种道具。我们需要打造自己的行业明星,否则国标舞就永远只是一种附属品。

另一方面,体育舞蹈(国标舞)的评价体系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观众对竞赛中优劣的评判不明端倪、一头雾水,甚至像体操竞赛中“落地是否稳”这样最直观的评价都达不到。因此,体育舞蹈(国标舞)评价体系的宣传和改革已成为促进这一项目进一步社会化的不容回避的主要问题。

其次,要继续强化体育舞蹈(国标舞)的健身和社交功能。经济的发展必然刺激到健身与社交要求的增加,体育舞蹈本身独具的健身与社交功能将成为城市人最好的选择。

第三,体育舞蹈(国标舞)普及化的规范教学进一步加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不遗余力地推行等级培训制度,大大规范了青少年的入门教学,使之成为中小学非常有价值的素质教育项目,改变了各级教育部门对这个项目的固有成见。青少年是这一项目的后备力量和源泉,为此,和教育部门携起手来,加强规范化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第四,做好体育舞蹈(国标舞)项目推广的价值链建设,让相关利益者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如政府、社团、运动员、裁判、竞赛人员、新闻媒体、赞助商、观众等等,形成体育舞蹈项目推广中的一条产业价值链,对这项运动的推广主角——运动员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正好可以说明他们各自的状态。对于一般的运动员或爱好者来讲,通过健身习练或竞赛,在这一过程中满足其社交的需要或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对于高水平的舞者来讲,让他们成为这个行业中的精英或翘楚,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这个价值链中的利益相关者,我想,他们各自找到自己位置的时候,就是体育舞蹈腾飞的时候了。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