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律动的创编步骤
(1)明确目的
在幼儿自娱性舞蹈的创编过程中,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还是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或者是训练幼儿的动作协调性等。明确了目的之后,再去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编舞。
如果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编一些走、跑、跳、拍手、转腕、点头、转头等动作简单而有动律感强的动作。
如果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形象模仿能力,可模仿劳动、生活类。例如扫地、洗衣、摘果子、刷牙、洗脸、敲锣、打鼓、骑马等。还可模仿动植物类。例如小树长大、鲜花开放、风吹、雪花飘、细雨以及蜗牛、大象、小熊、小猴子、公鸡、小鸭等,使舞蹈富有趣味性。
如果是为了训练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可将我国的民间舞蹈如秧歌、云南花灯、新疆舞、藏族舞等基本步伐或基本韵律进行练习,既可欣赏到我国优美的民族音乐,又可培养幼儿全身体态动律的协调统一。
(2)找到合适的音乐
创编幼儿律动舞蹈的目的明确后,就要选择一个既符合舞蹈内容又富有动作性的音乐或歌曲,让孩子们一听到音乐的节奏,就有一种想随乐起舞的冲动。好的音乐或歌曲一定篇幅短小,乐句方整,好听,顺畅,伤口,节奏鲜明,音乐形象突出,且富有动作性。
(3)设计主题动作
当音乐确定后,就必须根据歌词或音乐的内容,找出所表现事物或动物的最大特征,设计出能刻画人、事、物,突出主题、形象生动鲜明、动律感强的主题动作,再将主题动作进行变化。小班的律动一般采用3―4个动作,中班可采用5―6个动作,大班则可采用7-8个动作,注意设计的律动应富有趣味性或游戏色彩。
(4)根据音乐连接动作组合
主体动作和变化动作产生后,接下来就是根据音乐的节奏、结构来进行动作的连接和分段。再动作的连接中,应突出音乐的强弱,层次分明,并遵照人体运动的规律,将动作连接的通顺连贯,易于上手。采用的形式可轻松、自由、丰富多样,队形不拘,让孩子们感觉就像玩游戏。
2.幼儿集体舞的创编步骤
(1)确定内容和形式
集体舞的形式丰富多样,有邀请舞、单圈舞和双圈舞,不同的形式达到不同的目的和效果。因此,在编舞之前,首先要明确上课的冬季,如果是为了达到团结友爱、相互交流的目的,可选用邀请舞的形式;若是为了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则应选择单圈舞或双圈舞。总之,集体舞的形式与内容是紧密相连的。
(2)选定音乐
集体舞大多是以歌曲来伴奏。由于集体舞是一种集体娱乐的形式,因此,选择的歌曲应节奏欢快愉悦,情绪高昂,旋律优美,富有动感;歌词应通俗简洁,易于上口,以便幼儿记忆;歌曲的篇幅应短小、一般限于32~48小节之间。
(3)设计主要动作
在设计主要动作之前,首先应将集体舞的基本步伐确定,主要动作设计的重点应在舞伴之间的交流动作上,动作不宜设计的过于复杂,以突出集体舞的趣味性与娱乐性为主,使幼儿在舞蹈中感受到游戏般的愉悦。
(4)设计队形与队形变化
无论是采用哪种队形,首先应根据舞蹈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集体舞一般以每跳完一段必须交换新的舞伴为特点。因此,集体舞经常选择圆圈队形,它便于行进、移动和反复进行。在设计队形时,还应考虑舞蹈者在舞蹈时的变化位置要与动作相协调统一,队形的设计应体现自然、流畅,恰到好处,且具有游戏性。
3.幼儿歌舞表演的创编步骤
(1)选定歌曲
幼儿歌舞表演的创编首先必须选择一个节奏感强、旋律优美、篇幅短小、乐句方整、音域不宽且富有童趣和动感的歌曲,并且歌词应简单上口,便于记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使幼儿感兴趣。
(2)设计主要形象的动作
歌表演的特点是以唱为主,以舞为辅。所以在设计动作之前首先应将歌曲反复唱热,并根据歌词的主题意义来设计能突出主题,动作形象鲜明,并具有风格特点的主要形象动作,同行思在主要动作的基础上再派生新的动作,力求达到歌与舞生动贴切,风格完整统一。
(3)根据歌曲结构连接动作组合
根据歌表演以唱为主的特点,在设计动作连接时,无论是再队形的变化上还是在步伐的起伏上,动作幅度都不宜过大,否则就会影响歌唱而造成喧宾夺主。同时,舞蹈段落应分明,节奏的强弱要清晰,在求以平稳为主的同时体现动作的优美顺畅,连贯统一,形象要生动鲜明,以更加完美的表达歌曲的风格和主题。
4.幼儿音乐游戏的创编步骤
(1)确定主题、内容和形式
音乐游戏的性质形式多样。有歌舞性音乐游戏、创造性音乐游戏、模仿性音乐游戏、竞赛性音乐游戏和体育性音乐游戏,大多是有主题,有角色,有情节,但也有的无主题,无角色,无情节,在创编音乐游戏之前,首先应将内容和形式确定下来,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游戏的歌曲或乐曲。
(2)根据内容选择音乐
音乐游戏一般是由歌曲或乐曲来伴奏。选择的乐曲或歌曲首先应与内容相符,力求节奏鲜明,对比性强,段落清楚,富有动感。最理想的是选用游戏性歌曲,以便让幼儿边唱边玩,而富有乐趣。
(3)设计游戏的动作与队形变化
音乐游戏的动作不宜设计的过多过难,其重点应放在刻画角色性格和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上。同时,力求动作应形象直观,富有趣味性;要善于将幼儿的日常生活的素材加以提炼,多采用拟人化的动物动作,以此来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音乐游戏的队形变化应根据内容形式的发展设定,一般采用圆圈队形较多。
幼儿表演性舞蹈的创编
表演舞是幼儿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舞蹈作品的内容或某种情绪的舞蹈。特点是题材广泛,体裁丰富,动作较复杂,有主题、情节、角色和舞台调度。
表演性舞蹈的创编过程:
1.选择题材。这非常重要,选择好的主题是创作的关键。确立乐好的主题才能去构思。应注意有情趣、富有教育意义,且幼儿所喜闻乐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构思情节。确定舞蹈作品的结构非常重要,各类舞蹈作品基本都是由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几部分组成,无论是抒情舞蹈还是叙事舞蹈结构规律都应该是一样的。发展和高潮是舞蹈的主体,高潮部分应是舞蹈最激烈、最动人的地方,音乐的高潮之处也应是舞蹈的高潮之处,基本可用三种手法来表现高潮:一是用大动作和技巧来表现;二是用重复来表现;三是用快动作来表现。设计好开端和结尾才能使一个作品首尾完整,应根据作品的不同内容寻找最恰当的表现形式。要应注意有情趣、富有教育意义,且为幼儿所喜闻乐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3.选择创作歌曲或乐曲。选择适合的音乐,同时要依据情节的要求决定要不要主题歌。
4.编排动作、队形(舞蹈构图)。根据音乐节奏和思想内容确定舞蹈动作,编排出反映主题思想的动作。这种主题动作可在整个舞蹈中反复出现以强化主题。此外还要考虑一个队形换成另一个队形时应用的过渡动作。节奏要根据内容做到快慢适度,动静结合,有起有伏、有放有收。
编排队形时应简单清晰,变换队形时要穿插合理、错落得当、疏密相间、变化有序,防止队形拥挤和偏台。
5.合理运用服装道具。为了突出主题,服装要鲜明、合体、恰到好处,并能体现民族和幼儿的特点。
幼儿即兴编舞的训练
幼儿舞蹈编导,需要掌握即兴舞蹈创作的艺术技能,并能自编自演表演儿童特色的即兴舞,指导儿童进行即兴舞蹈、即兴歌表演的设计。
即兴编舞训练过程:
1.听音乐(第一遍)了解音乐的内容,确立主题思想。
2.听音乐(第二遍)了解音乐的段落、性质,进行简单的构思。
3.听音乐(第三遍)随音乐起舞。
每一名幼儿教师平时都要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和挑选舞蹈素材,并要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确定舞蹈的主题。